好手齊聚遠東科大「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管理系」
電競衝鋒隊的進擊

電競產業全球蓬勃發展,國際奧會今年10月底認可「電競賽事確實是運動。」2024年甚至可能成為巴黎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。
然而就在這些好消息傳出之前,遠東科技大學早就意識到,伴隨電競遊戲掀起的直播風潮背後,將有更多觀眾、新投資者、媒體與品牌爭相投入這波電競遊戲產業,更在2016年引領風潮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培養「選手」為宗旨的「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管理系」,吸引許多熱愛電競的好手投入。
有別於其他大學城的遊戲設計科系,遠東科大多遊系開宗明義,就是要號召各路高手出列。今年才入學的吳上瑜是遠大鷹「英雄聯盟」一軍的隊員,從高中開始接觸這款電競遊戲的他,夢想成為選手,足足和家裡吵了一個月,才如願進入遠科大多遊系。
就像擔任鬥陣特攻隊長的朱玉峰,在高職讀的是建教班,仍在工作與上學的雙重壓力中,懷抱著對電競的熱情,經常利用下班時間練習或坐夜車到台北比賽,曾在2014年轉戰多間網咖,最終取得SF2華義嘉年華百萬大賽殿軍,2017年進入遠大多遊系後,還帶領隊員取得南區聯賽連勝。
和他一樣懷有選手的夢的還有「絕地求生」的張維仁;維仁從小就跟著爸爸在網咖打射擊遊戲,高中開始接觸電競後,對於射擊遊戲的臨場感和戰技運用感情有獨鐘,原本就讀電子工程系的他,為了實現選手夢,自願降轉到遠科大多遊系。
「我就是要當選手。」十二月下旬才參加在南京舉辦的2017海峽兩岸大學生電子競技大賽的陳皓,也是從高中就開始打英雄聯盟,靠著自我摸索和經驗累積,成為台服最高積分前20名,直到遠科大成立多遊系,24歲的他決定重回校園,對電競生涯卻開始有不同的想法─「電競產業不只有台前的選手,還有後勤的教練和賽評。」他在這裡找到了電競生涯的未來。
曾經歷練過周杰倫J戰隊職業選手的劉沂叡,也從機械系轉到多遊系,成為遠大鷹傳說對決的一軍教練;更有少見的女子電競高手李柔銨,為發展個人電競事業,由數媒系日間部轉夜間部,利用白天時間到各高中職擔任電競隊教練與管理戰隊,為電競生涯開了另一扇窗。

為讓學生身歷其境,並具備進軍職業隊的實力,學校花400多萬元打造標準五打五的電競舞台教室,上課有業界教練陪著打LoL英雄聯盟、CSGO射擊遊戲、Overwatch,課餘時間,隊員還要每天花上五小時「團練」,針對特定的戰技進行演練。透過校內競賽的遴選,目前遠大鷹旗下共有四個電競團隊,分別為英雄聯盟(LoL)、傳說對決(AoV)、鬥陣特攻(OW)、絕地求生(PUBG),皆在各聯賽積分板上爭相排名。

「以前他們只會想─『自己打強一點,想辨法贏』。現在比較能夠體會─『紀律、規範,加上團隊的切磋琢磨,更能發揮團隊的戰力。』」領隊曾芷陵老師觀察到學生整個學習和觀念的改變,也逐漸得到家長的認同。
教務長謝盛文表示,許多人以為青少年沈迷電競,就是不停的打電動,其實是很多家長的誤解,電競是一個產業,從舉辦比賽、企劃、舞台設計、後製、主持、舞台轉播,導播等所形成的產業鏈,對學生而言都是「機會」。
「不能只會打電動,還要像明星!」多遊系另一位領隊陳煌琦表示,時下流行的直播主和賽評,也是電競產業的一環,課程還涵蓋化妝、美姿服儀及媒體傳播等跨領域的學習,不論是選手, 還是後勤,就是要讓學生在這個產業中找到適合的角色。

因此遠科大教學內容分為電子競技、電競遊戲產業、多媒體技術應用與行銷三大類外,虛擬直播教室,擁有攝影棚、導播機、後製等設備,當一場競賽在電競館開打的同時,另一組後勤人員也在直播室中整暇以待,把精彩的戰況透過影音直播放送出去。校長王元仁也表示,「除了要打造專業電競團隊外,也要把整個產業鏈建需要的人才建構起來才能長遠。」為了強化多遊系空間場域的認同,英雄聯盟3D彩繪形象牆,更是來校參訪者必定打卡景點,也樹立起多遊系培訓選手的品牌意象。

兩年來遠科大更積極與產業界接軌,爭取與電競品牌的進行產學合作,並與電競協會連繫,取得職業電競場域職場體驗與實習的機會,在實務應用與專業紮根的策略下,培養出具有創意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頂尖人才,在電競產業發展方興未艾之際先馳得點。 |